Monday, June 05, 2006

都市病信箱﹕食藥致脂肪移位怎減肥﹖

2006年6月5日


【明報專訊】問﹕本人由於長期服食藥物以致全身脂肪移位,手、腳、臀部好瘦,肚、胃、胸及頸則滿是脂肪,皮膚有乾皮點。本人35歲,女性,身高163厘米,體重72千克,應如何選擇減肥方式﹖

答﹕由於來信並無說明正服用哪種藥物,我只能按你所述的臨徵狀回答。

軀體出現中央肥胖,四肢脂肪減少,是典型皮質醇過多的現象,醫療上稱為庫欣氏綜合徵(Cushing Syndrome)。皮質醇具重要的生理功能,可調節肝臟製造血糖的功能,幫助腎臟排走過量水分,保持血壓等。由於皮質醇能抑壓免疫系統,發展成藥物即類固醇,可治療紅斑狼瘡、腎炎及哮喘等帶發炎性質的疾病。

問題是,當服用的類固醇過多時,就會出現副作用,包括令人食慾大增、影響身體脂肪分佈,以及令肌肉萎縮乏力。這幾個問題集合在一起,就會出現中央肥胖及肢體瘦削的現象。

心血管疾病風險增
類固醇過多,還包括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機會,引致血壓上升。事實上,患上庫欣氏綜合徵的人,高達30至40%患有糖尿病,也有高達50至60%患上高血壓。此外,此症亦可引致血脂(膽固醇等)異常。中央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等情,我們統稱為心血管疾病誘因,增加中風與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整體而言,庫欣氏綜合徵患者的死亡率,比非患者高出5倍,大部分是死於心血管疾病。

另外,過量類固醇會引致骨質疏鬆,而庫欣氏綜合徵患者約有四分之一機會患上骨質疏鬆。
患上庫欣氏綜合徵必須先醫治病源,否則肥胖問題往往難以妥善處理。在某些情下,為了治療上的需要,一些病人的確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。醫生鼓勵病人過健康的生活模式之餘,也會先處理其他相關問題,包括評估病人是否患上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及骨質疏鬆等。

你的身體密度指標高達27,屬於一級肥胖,的確有減肥的需要。但如果你的肥胖問題是由藥物引起,想減肥恐怕不容易,但那些相關的健康問題的確要詳細評估和處理。

文﹕香港中文大學臨醫學導師陳穎斌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Great site lots of usefull infomation here.
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