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August 24, 2007

AL-927 <劉德華 生命啟示錄>

不記得從哪裡找到這篇文章...
劉德華仍是劉德華

<劉德華 生命啟示錄>

「劉德華」是你我熟識的名字,他在每個人心目中有既定的形象。究竟真實的劉德華是怎樣的人﹖究竟他在想什麼﹖為了這次訪問,與劉德華進行了一次很長很長的對話。之後將問題與答案重複又重複的整理,由深夜到迎接晨曦﹔稿件完成剎那,興奮的心情掩蓋「通頂」的頭暈眼花感覺。興奮是因為他積極、正面信念帶來的振奮,還有,透過這次訪問,感覺上終於認識了真實的劉德華﹕一個願意張開耳朵聆聽,放下主觀偏見,感受世界真、善、美的人。

  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,不論特首元首還是小市民,是影帝還是茄喱啡亦不會有分別。那到底工作安排得如鐵人賽參賽者似的劉德華,如何分配他的24小時﹖

  「老實講,現在時間分配不是我作主,一切是公司安排。基本上去年已經安排了今年的工作檔期。假如拍戲,每日最長工作時間可能是12小時或以上,但多數都是8至9小時。我要求一年兩個假期﹕我生日與農曆新年。每個假期休息一個月時間也足夠了。我目前並不算忙碌,有充足睡眠時間之餘更可以經常打波。開工時我會要求助手盡量將工作堆在一起,我的Order是『唔該記得留時間畀我打波』。不用開工時我可以打足八小時保齡球。」

 理想﹖你想﹖

  「問我理想中24小時如何分配﹖令我想起一首歌,『想我都好想,好似中頭獎,有唔使做,老細又吹我唔脹。日日等出糧,無乜需要緊張,乜都唔駛做就至理想……』當然我現在也可以有唔駛做,你又吹我唔脹。基本上是生活無憂的,但演戲與唱歌是我最大興趣,我每日開工都是做自己喜愛的事,難得這樣快樂,沒有理由令我覺得要停下來。『理想』還是『你想』﹖希望得到東西就不要去想怎樣,努力去做吧﹗」

 身累不及心累

  但鐵人也有勞損的時候,你也會疲累吧﹖

  「人總會累。工作辛苦我會累,心也會累。肉體的累可以好好休息補充,不過心累則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復元。有句說話﹕年年歲歲花相似、歲歲年年人不同。這經常讓我覺得心累。就如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上,我還是不停原地踏步。哈哈,雖然錯過好多次,但我還是固執地相信──人間有情。」

  「解決生活及工作壓力,要明白壓力有時是煩惱自尋。只要把問題簡單化,靜下來問自己,答案便在心內。不要在死結上苦纏、鑽牛角尖。打保齡球的專注是我的減壓方法,看一本好書、喝一杯咖啡或泡一個熱水浴也是很快樂的事。」

  南華會與淘大保齡球場是華仔不用開工時必到的地方,他喜歡食住家飯,特別是劉媽媽的靚湯,所以平日甚少出街食飯。偶然與家人出外食飯,他最愛新世界酒店中菜廳的好味叉燒。每天的例牌還有兩奶茶兩咖啡,有多無少,更指明要正宗茶餐廳的絲襪奶茶。看書、看DVD也是消閒方法,華仔的助手的其中一個重任便是須源源不絕供應新貨,好書、好戲與好歌不缺。他特別推介的影碟是馮小剛導演的《手機》,至於書則是《與神對話》(Conversations with God)。

 隨年月得更多

  從這本書中有何得﹖

  「最初我看到書名時確實有點猶豫,我是一個信佛的人,我家拜觀音。『神』讓我想起天主﹔不過在朋友極力推介下我終於看了,一看真的不得了,停不下來。現在四冊都看了,甚至連《與神對話答問錄》我也看了。

  「這真的是一本很好、很值得向大家推介的書。假如有朋友真的買了這書,最初因看不懂而放下來,那是沒關係的﹔一個月後、一年後,有空時再嘗試看看。又或者你今日像我一樣已統統都看了,再過一些日子重新再看,也會有不同的得,今日看了、明日再看,你得到領悟又會更多。

 從看破到放下

  「這本書並不是談宗教,這本書是談生命。講人生路上的一切,講整個世界的變化。裏面的『神』,他講了很多我從來不曾想過的問題,也回答了很多我一直想不通的東西。我試過工作上有很多麻煩問題出現,曾經很生氣,回家一個人坐一口氣看了半本書,邊看邊會心微笑,有時又會因為『神』的說話,令我相當震撼。之後,我什麼氣也消了,想到很多,也明白很多。

  「我不知道這位『神』是誰,可是我對寫這本書的『神』相當敬佩,就算他不是神,他可以寫出這些東西,這個作者(尼爾‧唐納沃許 Neale Donald Walsch)的腦袋也相當不簡單,實在值得向大家推介。」


劉德華與劉德華對話
  每日圍繞劉德華身邊團團轉的人數目絕不少,有歌影迷、工作人員、朋友與家人,而除了跟他們溝通對話外,原來劉德華還有一個親密溝通對象——鏡子中的劉德華。

 對鏡自言自語

  「我經常面對鏡子自言自語,我會對自己說很多話。例如『嗨﹗今天你好嗎﹖看來像很好啊﹖哈哈﹗眼袋大了一點,不過沒問題,依然很帥啊﹗哈哈』又可能會說﹕『你已忙了很久,不如今天去打波吧﹗』不開心時我又會說﹕『笑一笑吧,不用擔心太多,堅強一點。唏﹗有我與你同在,怕什麼﹖我永遠愛你,還有很多人愛你。』」

 山不過來 我們過去

  除了以自言自語的方式溝通外,華仔最近一直以「山不過來,我們過去吧﹗」這句話自勉。「這是朋友e-mail給我看的故事。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曾帶領四十個門徒在山谷裏講道,他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關鍵,人只要有信心便沒有不成功的計劃。一位門徒說﹕『你有信心便讓那座山過來,讓我們站在山頂嗎﹖』穆罕默德滿懷信心的把頭一抬對山大聲叫﹕『山,你過來﹗』回音響遍山谷後又回歸寧靜,只是山還是沒有過來。門徒望了望山又望向穆罕默德,穆罕默德說﹕『山不過來,我們過去吧﹗』他們開始爬山,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到了山頂,門徒便是因信心促使希望實現而歡呼。我希望跟所有朋友分享這故事,每一次工作上遇到什麼問題、困難,也讓我想到『山不過來,我們過去吧﹗』若果連動也不動,就別奢談希望得到成功。對不對﹖」

 失敗商人

  在電影世界中,劉德華演繹過不同的角色,現實中他也扮演不同的角色。

  劉老闆——「做老闆的劉德華啊。十分失敗吧﹗我並不適合商場上戰鬥,我看事物太簡單化了,說我做生意,不如說我是希望建立理想的烏托邦,我希望給予機會幫到別人,又希望製作多元化電影,讓香港電影市場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,從頭到尾我沒有從生意上眼,不想剝削任何人,只希望大家得到很多,這絕對不是生意人應有的理念,所以我決定放棄。」

 合格兒子

  劉伯的兒子——「我算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吧。不可以說很高分,因為我沒有太多時間給家人。我擔起養家的責任,雖然我很忙,不過我盡量回家,跟父母一起。許可的話每一年也跟他們一起去一次旅行。我很愛我的父母,從小他們辛勞照顧我至長大,一口一口的餵我喝奶、教我走路,為我擔憂、為我辛勞,供書教學,從不埋怨。今日他們變回小孩子,走路慢了,身體弱了,我卻比他們強壯,我們該掉換角色了,改由我來照顧他們。」

 滿分朋友

  義氣朋友——「劉德華在友情上可能是一個傻瓜,哈哈。我還活在八十年代什麼也講『義氣』的階段。我的朋友常常說我蠢,不懂閱人。對朋友,我會義無反顧,兩脅插刀。真的視朋友如親人、如手足,完全信任我所有的朋友。可能你會說,最後流血至死的往往是我,而我的所謂朋友,就站在旁邊笑『你是白癡呀﹖誰是你朋友﹖』不過我一直希望是做到『不可含怒到日落』這一境界﹔人生苦短,我沒有時間將憎恨、不平留在心裏﹔我只會記那些好,忘記一切不快。這個世界,是相對的,我遇上過不好的朋友,可是我有更多很好的朋友,讓我感到很幸福。上一次我知道要為演《大隻佬》剃頭後擔心了很久,不知剃了好不好看,又怕頭髮長不出來。一天我的好朋友好同學余佬突然上我家來,原來他把頭髮剃光了﹗他對我說﹕『你看﹗我的頭髮從來長得很慢,我也比你醜,不過我剃了頭也很好看,而且才剃一天,已經開始長回來了﹗你比我帥,頭髮又長得比我快,你擔心什麼﹖』我當時真的感動得要命﹗有這樣愛我的朋友,還想怎樣﹖」

 不完美襯托完美

  劉德華是否一個完美追求者﹖

  「這個世界沒有所謂完美。我沒想過要做一個完美的劉德華。貝多芬就是因為聾了,藉震動感受音樂,所以作出來的樂曲才震撼人心。如果沒有SARS的話,香港人不會緊記清潔的重要。在我的理念中,所有『不完美』只是襯托『完美』﹔我只希望人生旅程中,劉德華可以勇敢面對人生,不論經歷什麼挫折,都當作是好好的一課,可以從中有所得。我希望我不完美的部分,能襯托出其他部分的完美。」癡戀20年的最愛

由外表的吸引,以至心靈上的溝通,兩者在不知不覺中早已融為一體。二十多年來劉德華與「她」的伙伴的關係,既共度過平靜溫馨的日子,亦經歷過驚濤駭浪的時刻,愈痛愈愛,愛得愈深,更是難捨難分。「她」是他公開的秘密,但卻未曾在他口中說出來,今天劉德華終親自公開與「最愛」的秘密。

 愛與痛的邊緣

  劉德華「愛」電影是毋庸置疑的,他投資在電影上的心血、時間與金錢不會比任何人少。「我與電影之間的關係可以形容為熱戀多年的工作伙伴,至今戀情不變,愛得很深。這個戀人令我迷是因為『她』千變萬化,每天帶給我很多新刺激與挑戰,永遠不會沉悶,令我有新體會,發放耀目火花。」

  成為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,劉德華先與張藝謀合作拍《十面埋伏》,再拍馮小剛的《天下無賊》,這兩位導演不單在內地,甚至國際影壇有一定的地位,由此看來劉德華似乎不無野心。「我從來沒有想過開拓什麼國際市場,真的沒這個計劃。與這些導演合作是機緣,他們喜歡我,主動找我合作﹔我也欣賞他們,所以一拍即合。」

 做奧斯卡影帝都唔奇

  記得曾問過劉德華如果有一天他成為奧斯卡影帝時會怎樣。他當時回答﹕「好奇咩﹖」現在再問他新的目標是否成為奧斯卡影帝﹖「我一樣會答﹗好奇咩﹖哈哈﹗沒有人知道將來的事,我可以說我愛電影,每接拍一部電影我也會投入去做,希望做到最好。不過並非為了得獎,而是對自己有所交代,從中得到滿足感。我努力去做,假如有一日全世界也叫好,劉德華得奧斯卡有幾奇呢﹖哈哈﹗人要永遠向前望。」

  獎項代表了認同。每次劉德華競逐影帝獎項,無論得與失也成為外界的焦點。劉德華是否很意影帝獎項﹖「你問我,我就告訴你,劉德華本人真的不太介意。我對獎項的得失是平常心,可是外間認為我是一個很渴望獎項的人。我的好朋友曾分析,為何大家都覺得劉德華想獎﹖其實是大家希望劉德華得獎,所以直接地將主觀願望轉移到我身上。因為很多人對我有所希望,所以認為我必定也希望……

 友情比獎項重要

 「其實拿不拿到獎我的壓力不大,比賽一定有勝負。可是得不到獎的話,朋友與歌迷的感受會給我更大壓力。他們會不開心,這種反應令我不知所措。上次我向阿杜(杜琪)請假兩小時出席《金紫荊》,結果我得不到獎便趕回去開工,阿杜的《PTU》雖然得多個獎項,但他們在拍攝場地沒有慶祝,人人只是拍拍我的膊頭對我說﹕『華仔你得﹗我認為你好過佢,金像獎我睇好你。』過兩日我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,原來阿杜一早買了香檳等我回來慶祝,可是我拿不到獎,他們馬上將香檳收起來,因為怕會傷到我。這實在令我感動亦不好意思,因為大家應為阿杜慶祝的,但卻為了我而收起所有喜悅。我好想跟惜我的朋友說﹕很多謝你們惜我。有這麼多人惜我,我又為什麼會不開心﹖多一個獎少一個獎又算什麼﹖」

 甘心做綠葉

  《江湖》是劉德華近期的重本投資,他以片酬作注碼。在龍頭大佬與得力助手兩個角色中,明顯張學友演的助手角色比華仔的龍頭大佬更「出」,曾志偉也說看好學友能憑此角逐影帝,但劉德華卻拱手將這好機會讓給學友了。「今次又是另一個《無間道》故事。當日我主動讓梁朝偉先揀喜歡演的角色,今次我也是先讓學友去揀,從沒有想過去爭,學友搶鏡我一點也不介意,他被讚賞我會為他開心。跟上次一樣,偉仔被讚我同樣拍掌。電影是群體工作,並不是一個人可以成功的。與學友十多年沒有合作,可能他已為人爸爸,經歷多了,演戲也更成熟。希望大家覺得學友演得『正』,他實在好畀心機。當然亦希望大家覺得我演得好,我一樣很努力。」

 熱愛到底

  《江湖》中的龍頭大佬要退隱江湖,劉德華是否同樣有退下火線的計劃﹖

  「俗語說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。哈哈,並不是你想退便可以退。時候到了你不想退也得退下來。阿倫才25歲,我比他遲入行,才剛開始啊﹗怎可以退﹖還有很多不同的導演未合作過,還有很多角色未演過,我不想跟我的戀人(電影)分開。我誓要跟『她』熱愛到底﹗」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