賭仔欠債家輸命
輸光僱主十多萬跳樓 2007年2月7日
【明報專訊】「我去賭,是為了改善你們的生活,不是為了自己,總之我每個月給你8000元做家用就好了,不要理我!」44歲的麥新華過去十多年來沉迷賭博,與兄弟姊妹都因為借錢還債而反目,個性變得愈來愈孤僻,只有妻子不斷勸他戒賭,但只換來上述回應。昨日,麥新華因為賭錢輸光僱主借給他的十多萬元,選擇在元朗跳樓,為賭博而賠上性命。
這是一個沉淪賭海的典型悲劇,就像無數賭仔的故事一樣,一切要從贏錢說起。
曾贏百萬當老闆 輸光變回打工仔
1993年前的麥新華已經很愛賭錢,一次「過大海」賭錢贏得過百萬元,一時間十分風光。他拿這筆橫財作本錢,經營海鮮批發生意,做起老闆來,經常穿梭中港兩地,並在內地結婚。已成家立室的他未有修心養性,一直認為自己賭術高明,贏錢不單是好運,還有「實力」。
風光兩年後,賭輸錢加上生意失敗,令麥新華打回原形,當年的橫財輸光輸淨,又要做回打工仔,當海味加工工人,掙取每月萬餘元的薪金養妻活兒。妻女其後來港團聚,麥沒有因為經歷起跌而戒賭。
親友離棄寄人籬下 反省不豪賭
1998年,事情一度有轉機。某天,麥新華一天之內輸了11萬元,將一屁股債帶回家,沒有錢開飯、沒有錢交租,結果一家要搬到朋友家中暫住。這些年來,麥新華因舊債未清、新債又來,經常向兄弟姊妹或朋友借錢,變得神憎鬼厭,親友逐個離棄他,他亦變得愈來愈孤僻,可說連一個朋友都沒有。
寄人籬下的生活的確曾為麥新華帶來一點反省,雖然仍有小賭,但起碼沒有再去豪賭,生活總算平穩過來。
裝修錢激起賭癮 輸淨虐打妻女
直至前年,麥新華已是兩個孩子的爸爸,一家四口終於等到「上樓」,獲分配到葵涌的單位,生活可望過得好一點。新居需要裝修,麥新華遂向別人借來3萬元,但大疊鈔票在手,又激起麥去賭的衝動,故態復萌,從此走上不歸路。
麥妻形容,那個時候的丈夫賭得特別兇,一周賭5晚,日間上班,晚上搏殺,天天不回家,「瘦到好似食白粉咁」。妻子勸他戒賭時,就換來「不要理我」的回應。當他輸光輸淨,回家就向妻女動粗出氣,家無寧日,多次驚動警察到場,妻子找社工幫忙,至去年7月終於了解到自己無法忍受下去,於是提出離婚。夫婦在決裂邊緣時,麥又在澳門贏了10萬元,當妻子問他是否可以復合時,他一口拒絕。去年8月,麥某搬離,妻子再沒與他聯絡。
日前,麥新華向任職的魚翅加工工場僱主訛稱家有急事,商借了10多萬元。前天,他到澳門再把錢輸光。昨日早上7時許,他回到位於元朗東頭工業區宏業東街22號安勁工業中心的工場,再走上天台,一躍而下,當場斃命,沒有留下遺書。
明報記者 利嘉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妻:只為子女失父愛傷心
「他死了一了百了」 2007年2月7日
【明報專訊】「我和他(麥新華)一起捱了十多年,他死了就一了百了……我不是因為他死了而傷心,而是為了一對子女(失去爸爸)而傷心……」丈夫麥新華死了,34歲的何海霞接到警方通知,到了警署協助調查後步出,她哭了,但淚水不是為那個曾經每晚睡在身旁的男人而流。「我自己都是在單親家庭長大,我不想子女沒有父親。」何婦說。
後悔前日無致電丈夫
何海霞說,前天收過一名居於澳門的朋友的電話,說在那裏看到麥新華,還問他借錢,但那朋友沒借給他。何海霞收到電話後,曾有衝動致電丈夫問個究竟,但想到過去飽吃老拳的日子,她對自己說:「我不會再理他了!」結果丈夫自殺。何海霞坦言感到後悔。
死者哥哥早為錢反目
何海霞現與讀中一的12歲女兒及3歲兒子同住葵涌,一家三口每月領取8000多元綜援。何婦昨日感到十分徬徨,坦言生活捉襟見肘,實在無錢處理丈夫後事。「我致電給他(麥)在港的哥哥,他斬釘截鐵說﹕『我不會幫手的!』」何婦深深了解,畢竟兄弟早已為錢反目,十多年無聯絡。據知,麥還欠移居美國的姊姊7萬元。
何婦昨日待女兒放學回家才將死訊告知,女兒聽後只是呆了一呆,沒有哭。「我會好好照顧媽媽的……」女兒向記者說。何婦解釋,丈夫重男輕女,疼惜兒子,過去賭輸錢除了打她,還會打女兒,「父女早就沒有感情了」。
數年前當麥新華賭到天昏地暗之時,何婦已勸過他戒賭,又找來戒賭熱線要丈夫致電求助,但他只管說﹕「不要理我。」社工找他,他避而不見。那時候,麥沒朋友,又經常與同事打架,轉了幾次工,其中一次被判守行為一年。其間麥繼續虐打妻女,何婦報警,當警員告訴她要追究的話麥便要坐監,何婦為子女,最後要求銷案。
數天前致電女兒:爸爸會去台灣
去年7月何婦提出離婚後,不是沒給丈夫機會,得悉他在澳門贏了10萬元時,便對他說﹕「不如將債還清,我們重新來過……」但有錢在手的丈夫一口拒絕。丈夫遷離後,何婦在酒樓當清潔工,3個月後捱出病來,一對子女也乏人照顧,相繼病倒,她最後辭掉工作,改領綜援。
前幾天,麥致電回家,女兒接電話,他對女兒說﹕「爸爸新年後會去台灣工作,你要好好照顧弟弟。」何婦當時還在想,希望丈夫能在台灣重新做人,沒意識到他暗示要自殺。何婦說,丈夫過去常常說「死了算」,她從沒當真。
何婦回憶當年在內地與麥認識的時候,感到對方為人老實、不花心,才下嫁對方,詎料是場噩夢。「賭錢真的累死人,賭錢的人很難翻身……」。
明報記者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賭徒現病態比率急升 2007年2月7日
廣 告
【明報專訊】澳門賭業興旺,香港亦間接受害。東華三院平和坊賭博輔導中心的數字顯示,求助賭徒中,參與賭場賭博而出現病態賭博行為者,於去年似有上升趨勢,由2月及3月分別錄得41%及40%,慢慢升至8月及9月連續兩個月的60%。
「過大海」致泥足深陷個案愈多
平和坊主任陳美璐對此表示關注,指經驗中,「過大海」賭錢致泥足深陷的個案確實愈來愈多,欠賭債的金額亦愈來愈大。陳說,港人在澳門賭錢引發的危險性更高、傷害更大,因為賭場內有「疊碼仔」、大耳窿,賭仔帶1萬元輸光了,不會就此離場,很容易再借再賭,最終欠債纍纍。
陳美璐聽過昨日自殺賭仔的經歷後認為是典型個案,符合普遍男性賭徒為自尊及成功感而賭的現象(女性賭徒通常是為逃避感情、家庭問題而沉淪)。陳分析,當一個賭仔贏過大錢,之後有錢做老闆,別人「乜哥前、乜生後」地奉承,帶來的滿足感可能是「人生的高峰」,當從高處跌下來時,賭仔便會深信如此美好的事會再次發生,不切實際地不斷去試,「去買一個希望」。
陳說,賭仔要別人幫忙,首要條件是他有被別人幫的意欲。部分病態賭徒完全被賭博帶來的滿足感及刺激感所控制,活在「幻想」之中,要逼其戒賭等於「要在小孩口中把糖取出」一樣困難。
家人應自我保護 「不離不棄」未必對
在陳美璐的經驗中,賭仔伴侶「不離不棄」的觀念不是完全對的,有時候,賭徒家人才是最無辜的受害者,其首要做的事,不應是要改變賭仔,而是要自我保護、確保自己及其他家人免受傷害。事實上,因賭博而引起的家庭暴力很普遍。
對於案中死者曾向家人說「為家人好而去賭」、「贏錢是賭術高明」等藉口,陳認為家人很難三言兩語便改變賭仔這些錯誤觀念。實際上,一般戒賭個案要跟進12個月,不斷挑戰其錯誤觀念、再給予支持,軟硬兼施下才可成功。
Wednesday, February 07, 2007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